基础乐理

调号,例如 (1=C) 由三个基本元素组成:

  1. 数字 (左侧):代表唱名 (Solfege)。在简谱中,99.9% 的情况下都是 1,也就是 Do

  2. **等号 (=):**连接“唱名”和“音名”的桥梁。它的具体含义是理解调号的关键,将在后续课程中讲解。

  3. 字母 (右侧):代表音名 (Pitch Name)。它可以是 C, D, E, F, G, A, B 中的任意一个。

音名 (Pitch Name): 在音乐中,我们用七个字母 C, D, E, F, G, A, B 来为音本身命名,这些字母被称为“音名”。

  • 唱名(Do, Re, Mi...)和数字(1, 2, 3...)是固定对应的。

  • 音名(C, D, E...)和唱名(Do, Re, Mi...)不是固定对应的。

可以借助钢琴认识音名,钢琴键盘由若干个重复的“”构成。 每一个标准的“组”包含 12个键: 7个白键 5个黑键。在任何一个“组”中,7个白键从左到右的名字永远C, D, E, F, G, A, B

一个标准88键钢琴由9个“组”构成,两端的组不完整

进行指认练习:随机说出一个音名(如 F, A, D, C),然后快速用手指在画的键盘上指出它的位置,以及反过来

当我们书写 1=C 的时候,即 1(do) 从 C 出发。1(do) 的位置一旦确定,234567 的位置也跟着确定。但是,只有 (1=C) 的时候1234567才是全在白键上的,其他任何的调都总会有至少一个音跑到黑键上去。

在钢琴上,白键(CDEFGAB)并不直接相邻,当白键之间存在黑键时,黑和白才是相邻的音。用升降号标识,升为 ♯,降为 ♭,例如,CD间的黑键为 C♯ 或 D♭,它们是一个意思,称为等音。例外是EF和BC,它们直接相邻。

类似的符号像重升𝄪,重降𝄫,例如 C 可以用 𝄫D 表示,A可以用 𝄪G 表示,钢琴一个组12个键中,有11个键都有三个名字的,除了 ♯G/♭A 只有两个名字

当两个音的频率比恰好为 1:2 时,我们称这两个音之间构成的关系为 “纯八度”

听觉效果:纯八度的两个音听起来极其相似、无比和谐,甚至像同一个音的不同亮度版本。耳朵不敏感的人可能听不出这是两个独立的音。

对比: 频率比复杂的音(如 CD,比值约为 1:1.122),一起弹奏时能明显感觉到“不是一个音”。

在钢琴上的体现:任意两个相邻且同名的音,它们的频率比都是 1:2。例如:从一个 C 键到离它最近的下一个 C 键,就是一个纯八度。同理,D 到下一个 D 也是。

我们之所以只用 C, D, E, F, G, A, B 这七个字母来命名音,正是因为“纯八度”现象。 当音阶进行到第八个音时,它的频率正好是第一个音的两倍(1:2 关系)。 由于它们听感上极度相似,所以我们不再使用新的字母,而是重复使用第一个字母,并将其视为下一个“组”的开始。

为了区分不同组的音名,我们有如下两种记号:

  • 第一种方法将钢琴第3组命名为 大字组 (Great Octave)。 将钢琴第4组命名为 小字组 (Small Octave)。大字n组:在大写字母右下方加数字 n (e.g., C₁, C₂)。小字n组:在小写字母右上方加数字 n (e.g., c¹, c²)

  • 科学音调记号法从钢琴最左边的C开始编号,每个C代表一个新组的开始。音名右侧直接加上其所属组的数字。

那么 1=C 到底等于哪个 C?原则上,1=C 可以等于任何一个八度(组)的 C。但是,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1=C 指的是中央C (Middle C),即 C4 (或赫尔姆霍茨记法中的 )。

这个惯例的形成主要源于简谱的用途人声的音域。简谱(Numbered Notation)有两大用途:器乐谱和歌谱。 在日常接触中,歌谱占据了简谱应用的 80% ~ 90%。当为人写歌时,人声就相当于一件乐器,也拥有自己的音域。 一个被广泛接受的、男女通用的舒适演唱音域大约在 G3 (小字组的g) 到 D5 (小字二组的d) 之间。那么1=C 指的是中央C时最方便,囊括了这个音域的主要部分

音域指某一件乐器或人声能够发出的从最低音到最高音的范围。超出这个范围的音,该乐器或人声便无法演奏或演唱。

  • 固定音域乐器: 像钢琴这类按键乐器,音域是绝对固定的,无法通过技巧扩展。

  • 可扩展音域乐器: 像小提琴、大管等管弦乐器,其音域可以通过演奏者的技巧(如泛音)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。因此,不同教材对这类乐器的音域描述可能存在微小差异。 例如:小提琴音域大约为 g 到 b4b^4

此外,在简谱上,为了区分不同组的数字,如果定义1=C 指的是中央C,那么低一个组的数字下面加点,反之上面加点

我们知道音有高低之分,其物理基础是频率(赫兹Hz)。但用具体、复杂的赫兹数值来描述音高差距,在音乐交流中非常不便。音乐理论使用一套更简洁、通用的概念来描述音与音之间的距离,其中最基础的就是“半音”和“全音”。

半音 (Semitone / Half Step):在基础乐理中,半音是音与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单位。它描述的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关系,而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音。

在钢琴键盘上,任何两个物理上相邻的琴键,它们之间的音高距离就是一个半音。“相邻”这个概念包括了所有的白键和黑键。例如与 C 相邻的键是左边的 B 和右边的 C♯

全音同样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。一个全音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相加。

乐音 (Musical Tone / Pitched Sound):指振动规则、频率稳定的音。例如钢琴上任意一个琴键(无论黑白)单独弹奏时发出的声音,都是乐音,因为每个键都对应一个固定的频率。

噪音 (Noise / Unpitched Sound):指振动不规则、频率不稳定的音,是“乐音”的反面。例如生活中的揉纸声、咳嗽声、流水声、说话声等。 音乐中的打击乐器,如各种鼓(Drums)、镲(Cymbals)等发出的声音。因此,它们被称为“噪音乐器”。

音乐并非只有乐音,而是乐音和噪音的结合。噪音在音乐中主要用于营造节奏、烘托氛围、充当背景

乐音体系 (Musical System):指在音乐中所使用到的所有乐音的总和

音列 (Tone Row / Pitch Series):从乐音体系中,选取若干个音,并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形成的集合。

音级 (Pitch Class):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都称为音级

  • 基本音级 (Basic Pitch Class):不带任何升降记号的七个基本音级: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

  • 变化音级 (Altered Pitch Class):除基本音级外,所有带有变化记号的音级,例如♯C、♭E、×B 等等

自然与变化半音/全音

  • 自然 (Natural):两个音名相邻的音级关系(忽略所有升降记号,只看字母,例如 DE)

  • 变化 (Altered):两个音名不相邻的音级关系(例如 DD)

  • 半音:音乐中最小的音高距离(钢琴上相邻的键)

  • 全音:两个半音的距离(钢琴上间隔一个键)

“哆来咪发唆拉西哆”这串音阶之所以听起来和谐、有终止感的内在固定规则,而并非任意一组音符都能产生这种感觉。规则总结全、全、半、全、全、全、半

从钢琴理解,当 1=C 时,全全半全全全半 都落在白键上。而 1=D 时,就有其他键落在黑键上

调式 (Mode/Musical Mode):若干个音按照某种特定规则排列组合形成的体系。

自然大调式 (Natural Major Mode)对应7个音,排列规则为全全半全全全半,从C音开始叫做C自然大调,简称C大调

最后更新于